心律失常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包含:
窦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引起的因素较多,如与迷走、交感神经,化学介质,体位,情感,代谢,心脏供血等因素有关,可用中药对症治疗疗效较好,如中药丹参、桂枝、胆南星、制附子、酸枣仁、五味子、麦冬、细辛等。
- 窦房阻滞、窦房静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因结缔组织病变,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病等引起。可尝试中药治疗,效果差时多考虑人工心脏起搏器。
逸搏和逸搏心律
是心搏延迟和阻滞,下级起搏点被动发出冲动产生的心搏,常见的是房室交界处逸搏,逸搏少时对症治疗,症状严重时考虑人工心脏起搏器。
过早搏动
亦称期前收缩、其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
早搏可发生在正常人,情绪紧张激动、劳累、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和喝浓茶等,药物如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抑交感神经类药物、氯仿、环丙烷、麻醉药、缺钾、心脏手术、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变、心肌病、心肌炎、甲亢等易发生过早搏动。
临床表现为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的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心脏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早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弱或消失,早搏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早搏插入两次正常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脉搏触诊可发现间歇脉搏缺如。
心电图可确诊心律不齐及其分型。
治疗
- 西医治疗要参考心律不齐有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排血量以及是否发展成严重的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决定治疗原则。
A. 对症治疗。
B. 选用合适的心律失常药 如β受体阻制剂、本妥英钠、卡马西平、英雷西秦、美西律等。
- 中药治疗:路医生通过对20余例早搏患者的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可消除症状及消除早搏。路医生将早搏归纳为三个类型:
A. 水饮凌心,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B. 痰瘀阻滞,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和丹参饮加味。
C. 心阳不振,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 室上性心动过速:多为阵发性,其发作和终止大多突然,因而有阵发性心动过速之称,发作时心率一般是160-220次/分之间,但也有慢到100次/分或快达300次/分以上。病因多为不明因素造成的房室双径路引起的心脏传导电生理机制大多为折返传导。口服西医药物为心律平。中药基本无效,手术(射频消融)是根治的方法。
- 短阵重复发作性异位心动过速少见,中医治疗同早搏。
-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发作机理亦与心房肌纤维电生理折返有关,中药治疗有效但疗效不肯定。房颤与房扑发病比率为10-20:1,房颤西医治疗有电击,抗心律失常药如乙胺碘呋酮,β受体阻滞剂等。
心脏传导失常
- 传导阻滞:有窦房、心房内、房室、心室内传导阻滞。前三者药物治疗不理想,后一个对症治疗或不用治疗。
- 预激和预激综合征:是因正常的心脏传导系统外尚有先天性附加通道(旁束)连接心房和房室肌。患者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心慌心悸,表现为心律失常,根治的办法是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疾病,实际上是多种疾病的一个表现,因此在治疗心律失常时一定要查清原发病,象房室双径路和预激综合征是因先天因素造成,如果不治根本那咋样服药都是让病人花冤枉钱。所以路医生认为治病求本是基础。